Search

不知從何時開始,已經養成出門不戴耳機聽音樂的習慣了。前幾天一時興起,出門時伴上許未用的深海蛇耳機上捷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不知從何時開始,已經養成出門不戴耳機聽音樂的習慣了。前幾天一時興起,出門時伴上許未用的深海蛇耳機上捷運,突然有種自己活生生成為了原始人的感覺,整個台北還使用有線耳機的人,到底還剩下多少?

猶記幾年前,蘋果發布了初代Airpods,畢竟是蘋果首次邁入無線耳機,質疑的人並不在少數。當時許多用戶紛紛表示,音質才是決定耳機好壞的關鍵。

同年,iPhone7被拔了3.5耳機孔,惹得天怒人怨。所有網路聲浪都表示無法忍受蘋果移除耳機孔,並且所有人無一例外的表示這若是蘋果賣耳機的敲門磚,自己是怎樣也不會讓蘋果得逞。

後來,Airpods接連發表了二代、PRO和MAX,加上各大耳機廠牌紛紛跟進藍芽無線耳機的新產品。現在你走在台北捷運裡,幾乎清一色都是藍芽無線耳機,不管是蘋果、他牌還是仿蘋果牌,幾乎霸佔了整個捷運車廂。哪怕你是再貴的有線耳機,在這些無線耳機面前,就好似個新石器時代的原始人。

齋主成長的年代,正好是個人電腦和消費電子商品大幅成長的時期。在我並不怎麼豐富的人生中,我就見過很多次消費者撂下狠話,但最後卻「真香」的殘酷歷史。

「VCD畫質就夠用了,為什麼要用DVD?」
「出租影業不會倒,網路速度那麼慢要怎麼看電影?」
「手機為什麼要上網? 上網能幹嘛?」
「沒有鍵盤的手機,怎麼可能勝過黑莓機?」
「單純讓用戶買期限使用權而不是軟體本身,你覺得誰會買?」

正因為這樣,我其實每每看到科技新品發布時,都不敢撂狠話,怕最後重重打自己一巴掌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從社會的冷血無情中,發掘那些溫暖而正向的價值
View all posts